新時代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戰略部署和“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的具體要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的戰略主張。中國將“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堅定推進長江十年禁漁”的要求寫入了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已成為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共識。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的動力源泉。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亂碼1234區2021,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生物多樣性不僅為人類提供了食物、水、藥品、木材、能源等多種生產生活資料金年會 金字招牌誠信至上,而且具有涵養水源、保持土壤、淨化環境、休閒旅遊等多方面的生態服務功能。綠色發展要求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先決條件,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生物多樣性的功能,加快經濟社會的綠色轉型亂碼1234區2021,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空間結構、能源結構、消費方式的綠色轉型。因此,生物多樣性保護是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的物質基礎,也是綠色發展的動力源泉。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堅強基石。生物多樣性保護對實現碳達峰金年會 金字招牌誠信至上、碳中和的目標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和重大現實意義。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戰略目標。完整的生物多樣性系統是碳匯的基礎。穩定的生態系統可以使碳循環正常運行,保持地球碳平衡。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構築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防治外來物種侵害,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能夠增加陸地和海洋自然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提高生態系統的碳匯增量,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金年會 金字招牌誠信至上。同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還能夠使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預防生態系統遭到破壞,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助力“雙碳”目標的預期實現。
綠色發展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安全保障。綠色發展是實現經濟金年會 金字招牌誠信至上、社會、生態三位一體的新型發展理念。任何自然資源的開採和生產都需要考慮到環境的容量和自然的承載力,在發展中保護自然資源,實現自然的修復。要使得生物多樣性的價值被承認亂碼1234區2021、恢復、保護及可持續利用,則需要人類探索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發展理念已經融入人們生產生活中,通過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綠色生態體系等途徑,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以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選為方針,能夠加快生態保護和修復,能夠減少生產生活等活動對生態系統的破壞,為建立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等區域金年會 金字招牌誠信至上,鞏固生態安全屏障,擴大優質生態產品的供給亂碼1234區2021,提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服務功能提供安全保障。
綠色發展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亂碼1234區2021,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根基,也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平衡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指向,成為支撐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力臂膀。多年來,我國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生態保護修復不斷加強,綠色產業不斷壯大,綠色生活方式影響廣泛,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創建了良好的環境金年會 金字招牌誠信至上。綠色發展必然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發展和新路徑,能夠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保護生物多樣性能夠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人類社會發展與生物多樣性的關系體現為人與自然關系的歷史演進。原始文明階段亂碼1234區2021,人類主要是通過採集和漁獵的物質生產活動向自然界索取動植物性食物來維持自身的生存,單純地依賴生物資源。農業文明階段,人類主要以耕種和養殖為主大規模開發農業資源,低度利用和改造生物資源金年會 金字招牌誠信至上,提升生物資源的服務能力。工業文明階段,人類掠奪性開採自然資源金年會 金字招牌誠信至上,過度開發利用生物資源,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加劇,生態系統嚴重失衡。生態文明階段,人類在發展觀上從單純追求經濟發展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轉變,各國達成保護自然環境和生物資源的全球共識。可見,人類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認識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在不斷加深。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發展到生態文明階段的題中之義,也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綠色發展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自然資源承載力範圍內亂碼1234區2021,將保護環境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新型發展模式,也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繼承和超越。綠色發展的理念和方式符合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指導人們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開發新能源,發展環保產業,充分發揮生物資源的最大效益,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為人們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在綠色發展的帶動下,中國高度重視加強環境保護、生態治理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將生態優先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位,不斷進行生物技術的創新突破,呼籲全社會積極參與環保行動,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實踐證明,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走一條“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綠色發展之路。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思想的重點之一,是綠色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的關鍵一環,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工程。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協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綠色發展,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而努力奮鬥!金年會 金字招牌誠信至上,金年會金年會,家庭旅遊